Sunday, September 09, 2007

一场散了的筵席

星空卫视播了半年(3月初到9月初)的Seinfeld终于到了尾声,实在是打心眼里舍不得,止不住的遗憾和怅惘。然而“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”,如之奈何。唯有将来努力搜得全套DVD,或至少将视频补充齐(现在仅到第六季,但这个办法实在太占空间),待渴想时节再拿出来温习。

此次重观让我发现原来大部分都没看过,多年前在电视上只不过断断续续看了十几集,再加上前两年下载的视频,也不到总数一半,这一次可说是大过其瘾。半年来,每天晚上11点后的半个小时几乎成了一天之中最轻松快乐、笑声最多的时刻,甚至,说句稍有点夸张的话,自从开始看Seinfeld,每天上网、吃晚饭、看电视等日常活动都以此基准点为参照而进行。以后恐怕要有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没有Seinfeld的日子了!

前几天看到CBS的一集Lateshow,正好是David Letterman访问在Seinfeld里给纽约扬基棒球队老板(也就是George的老板)配音的演员,才知道如今这个剧在美国HBO也在重播。

记得早两年和朋友讨论过美国流行的sitcom,朋友喜欢Friends,不喜欢Seinfeld,而我刚好相反,他认为Seinfeld太没意思,当时一下子也想不出什么特别恰当的理由进行辩解。后来想到一点,即Friends这类喜剧是属于以独特的故事环境,以及无事生非的闹剧方式搞笑的,而Seinfeld好看,固然也有角色个性鲜明、演员出色,甚至看得久了也就觉顺眼了等等这类其他原因,我想主要还是因为Seinfeld善于在大家都熟视无睹、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细节中发现荒谬、可笑之处,平淡(剧中人也多次说,他们的剧很无聊,about nothing)之中见有趣见神奇。此类编剧思路与主人公Jerry Seinfeld的喜剧演员(comedian)的职业有关,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搞笑脱口秀,这种长期的幽默娱乐节目,除了机智之外,必须靠对日常生活敏锐入微的观察才能维持。这种幽默思路至少是我个人喜欢和推崇的风格,符合我对喜剧、幽默的审美观点。当然,到了后几季为了剧集能不断继续且不重复,Seinfeld也明显加了许多闹剧和故事情节,但其核心的那种于普通生活细处挖掘笑料的主要风格并没有丢。

这次欣赏还有一个大的收获,就是越来越觉得主人公们很多鄙琐、庸俗的性格因子,以及他们所过的无聊、荒诞的生活细节也不时充斥在我的内心深处和生活经历中,就连在Jerry的父母(甚至George的父母)身上我也多多少少发现我父母的影子。所以,每次看过之后,觉得好像某一情节或某一个笑话是为了而我写的,我禁不住想说(模仿塞万提斯说过的“我就是唐吉诃德”):我就是Jerry Seinfeld,我就是George Costanza,甚至,我就是Elaine Benes。虽然我和剧中人所处两地远隔万里、生活环境和方式迥然两样,但人性相通,情同此理,这就是好的戏剧所应该达到的效果。只有一个例外,Kramer,这个神人,我可不敢比拟,因为他的生活太神奇太潇洒太不可思议了,就连George好像也说过,Kramer的生活太神奇了,每个人都应该像小学生参加夏令营一样,花20块钱过一次。

我以前写过一篇关于Seinfeld的短文,放在Windows Live Spaces我的博客上,但这个博客自从去年初被MSN封了门,到现在还不得而入,想起尚不免恨恨。我经常想,幸亏互联网技术科技还不够先进,否则他们在封锁blog账户的同时,顺便把blog的主人也一并干掉,那我在电脑前血溅尸横、死于非命将不知道有多少回。只希望在我有生之年,这样的技术不要发明,或者网络封锁早点崩塌。你看,我好不容易逃避社会现实、“犬儒”一把,结果三绕两绕又扯到政治环境上去了,这一面说明我之死不改悔、“烂泥糊不上墙”,一面也说明我党之教育融入血液,时时刻刻都绷紧“阶级斗争”这个弦,连风花雪月也能谈出和谐社会来,敢不诚惶诚恐、山呼万岁?

最后,贴几张Seinfeld的图片,也算是这场将散筵席的饭后甜品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