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段掌故
前一段读夏志清的回忆散文,串连之前从他和其他人文章读到的点滴,大概知道了夏志清、宋淇、钱钟书三人交谊的因缘,不妨一提。
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,中日战争起,夏在上海读沪江大学,其兄夏济安读光华大学。其时宋淇本是燕京大学的学生,由于战事,转到家乡上海本地的光华大学求学,与夏济安成同学,因而认识了夏志清。而同一时期,钱钟书在光华大学教书,认识了宋淇,又通过宋认识了夏。
之后有人(不知是否钱本人)又介绍钱的妻妹杨必给夏认识,大概有撮合姻缘之意。这事当然没成,后来(1948年)夏赴美留学。杨必也是才女,曾经翻译萨克雷的名著《名利场》,终生未婚。文革中,因受到批斗冲击,杨必服药自杀。但其家人(包括其姊杨绛)始终只承认是生病误服药致死,否认是自杀。想来因为在文革中自杀也是罪,家人不得已才这么说。悲剧。
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,中日战争起,夏在上海读沪江大学,其兄夏济安读光华大学。其时宋淇本是燕京大学的学生,由于战事,转到家乡上海本地的光华大学求学,与夏济安成同学,因而认识了夏志清。而同一时期,钱钟书在光华大学教书,认识了宋淇,又通过宋认识了夏。
之后有人(不知是否钱本人)又介绍钱的妻妹杨必给夏认识,大概有撮合姻缘之意。这事当然没成,后来(1948年)夏赴美留学。杨必也是才女,曾经翻译萨克雷的名著《名利场》,终生未婚。文革中,因受到批斗冲击,杨必服药自杀。但其家人(包括其姊杨绛)始终只承认是生病误服药致死,否认是自杀。想来因为在文革中自杀也是罪,家人不得已才这么说。悲剧。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