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转贴)鲍彤:三中全会的真相和生命力
按:一段时间以来,无论是国内还是境外媒体到处充斥纪念“改革开放三十年”的各种消息和文章,已经让人觉得厌烦了。没错,我们是应该感谢命运,让中国没有在三十年前直接崩溃,也毋庸讳言,邓小平等一批中共党魁在这件事上是有功的,但是不必过分夸大这种功劳,更不必感激涕零、感恩戴德地以为这是中共改革派和邓赐给你的,荒谬的认为只有他们才能让中国人活下来。要知道当初把中国大陆数亿人一起推入火坑(至今仍没完全爬出来)的,这些人责任最大。早知如此,何必当初!
形势比人强,要说感谢不如感谢人民自己,小岗村冒死签下生死状的农民更应该被感谢,还有一大批被关进监狱,甚至被枪毙的“反革命”、“投机倒把犯”,以及敢于上街、敢于贴大字报、敢于传小道消息的普通民众是改革的真正推动者,那些比较开明的一般党员干部,他们首先也是人民一分子。况且,当初的改革开放也是共党自保的唯一出路,用邓的话说就是:“不改革,死路一条”,其实没有中共政府在这三十年不断反复的“折腾”,中国的现状可能比现在还好,虽然不一定经济指标那么漂亮,但其他社会问题也许没那么严重。
一部三十年发展史已经清楚表明,但凡各种正面的重要变革,几乎都是在共产党管制放松的情况下发生的,而政府极力主导的任何重大措施,没有一件不带来严重的后遗症,一句话概括这三十年的成就,就是“官退民进”,用共产党教科书语言说,就是“人民创造了历史”。
大张旗鼓地宣传和主导纪念活动,无非是中共政府想继续保留其日益消失的统治合法性,此时我们普通人也跟着政府大唱什么“改革开放三十年”的光辉意义,往往是在为中共的统治合法性背书,这和民间自发地整理史料、重温史实、保存历史有本质的不同。
应该注意的是,官方所宣扬和书写的这段历史中,不但一些重大的史实被掩盖和删改,而在许多重要的细节上也经过精心的改写和包装,以符合他们刻意构造的整个宣传话语模式,目的也无非是拼命垄断最后的权力。至于已经被中共加以神话的“十一届三中全会”的部分细节,同样已经被中共史家按照党的意思加以粉饰篡改过了,亲历者之一的鲍彤已多次撰文加以澄清和辨析过,其细节本身不见得有多重要,但对于民间书写历史以抵制官家对历史话语的垄断这件长久事业,还是很有意义的。
(下文转自RFA)
三中全会的真相和生命力
——也谈改革30年<之二>
鲍彤
2008-12-23
三中全会没有讨论过改革。议程上没有改革,公报中没有改革,没有提出过改革的要求,没有探讨过改革的纲领。是的,安徽的万里在 “包产到户”,四川的赵紫阳在进行“扩大农民自主权改革”和“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”的“试点”。
(文章只代表个人的立场和观点)
1962年初,准备召开七千人大会期间,针对吹牛皮的“浮夸风”,邓小平说了句俏皮话:本来就美貌十分,又何必涂脂抹粉!很精彩。同样,对生气勃勃的十一届三中全会,也不必为了进一步拔高,去锦上添花,“改造”历史。
三中全会没有讨论过改革。议程上没有改革,公报中没有改革,没有提出过改革的要求,没有探讨过改革的纲领。是的,安徽的万里在 “包产到户”,四川的赵紫阳在进行“扩大农民自主权改革”和“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”的“试点”。但当时,他们都是地方工作人员。在中央领导人中间,“改革”尚未进入 “常用词汇”。改革不是三中全会的主题,这是事实,无法改变,不必隐瞒。
历史有时有些巧合。1969年,共产党准备开“九大”,林彪认为,继续革命应该结束,全党重点应该转为发展生产力。“如果”毛泽东采纳,林彪 “也许”就会变成后来的邓小平。但是,和“如果”完全相反,事实上,是毛泽东大怒,从此毛林分手。现在到了1978年,开三中全会,邓小平也认为,继续革命应该结束,全党重点应该转为现代化建设。华国锋显然和毛泽东有所不同,欣然采纳了邓小平的意见。
华国锋和邓小平共同预先决定,三中全会不要向后看,不要纠缠“历史遗留问题”(不要陷入冤假错案),而要 “团结一致向前看”。看什么?看现代化建设。不过,陈云、胡耀邦发难后,中央委员们群起哗然,群起打破了华、邓事先设定的框框,大家群起回头向后看,七嘴八舌议论。议论什么?议论文化大革命,议论庐山会议,议论冤假错案,议论毛泽东。
这对华主席和邓副主席来说,叫做失控,有点难堪,相当被动,但对在座的中央委员来说,却是前所未有的大解放。自从毛泽东成为“核心”以来,特别是他惩办了彭德怀,逼死了刘少奇、林彪以来,这是中央委员们第一次大解放。 终于打破了华国锋、邓小平的控制,终于可以议论毛泽东的是非了,可以于心无愧为民请命了!这才是三中全会的创造性和生命力之所在!这才是它和那些死气沉沉的八股会议互相区别的特色之所在,终于逼得邓小平非随机应变从善如流不可。邓小平终于丢开了自己授意胡乔木起草的老稿子,另请胡耀邦、于光远起草“解放思想”和“发扬民主”的新稿子,站住了脚跟。三中全会的七嘴八舌和邓小平的从善如流,凡是共产党内有出息的后代,都应该学习,应该继承。可惜有些人,只会人云亦云唱不属于三中全会的赞歌,唯独对三中全会真正的生命,噤若寒蝉,不敢面对,不敢继承。
可以设想一下,如果真的按照华主席和邓副主席的框框,四平八稳开下去,如果没有陈云等毅然发难,如果对毛泽东的错误继续捂盖子,不准中央委员们七嘴八舌,如果这样,严格按照邓小平的主题, “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”,又能出现什么样的结局?可想而知,无非毛泽东和邓小平那套“大干快上”而已。
幸亏三中全会是一次有生命力的会议。连锁反应开始了。中央七嘴八舌,地方和基层也七嘴八舌,党内七嘴八舌,社会上也七嘴八舌。在七嘴八舌的过程中,从天安门事件和文化大革命之类的政治性话题,扩展到人民公社、指令计划、大锅饭、铁饭碗之类的经济性话题,相继失去了神圣的光环,变成老百姓可以评头论足的对象。整个改革潮流,就是在七嘴八舌中形成的。
无权评论毛泽东的老百姓,被捂住嘴巴失去说话权的老百姓,解决不了自己的生存权。七嘴八舌能够转化成为生产力。在万马齐喑的历史条件下,七嘴八舌能够转化为“第一生产力”。这是真理。这是被三中全会证明了的真理。唱赞美诗的人愿意不愿意讨伐三中全会?
三中全会不是源头,它是粉碎四人帮的产物。否则,主导三中全会的,很有可能就是四人帮。但粉碎四人帮也不是源头,它又是1976年天***安***门广场四五运动的产物。聪明的中国老百姓,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方式,用对去世者周恩来的怀念,来表达对当权者毛泽东的不满。正是这种民意,开启了非毛化的进程,指示着中国前进的非毛化方向。所以,探索改革的根源,不一定非登堂入室不可。直接走向天***安***门广场吧,那里凝聚着非毛化的民意,即使是鸦雀无声的民意。
形势比人强,要说感谢不如感谢人民自己,小岗村冒死签下生死状的农民更应该被感谢,还有一大批被关进监狱,甚至被枪毙的“反革命”、“投机倒把犯”,以及敢于上街、敢于贴大字报、敢于传小道消息的普通民众是改革的真正推动者,那些比较开明的一般党员干部,他们首先也是人民一分子。况且,当初的改革开放也是共党自保的唯一出路,用邓的话说就是:“不改革,死路一条”,其实没有中共政府在这三十年不断反复的“折腾”,中国的现状可能比现在还好,虽然不一定经济指标那么漂亮,但其他社会问题也许没那么严重。
一部三十年发展史已经清楚表明,但凡各种正面的重要变革,几乎都是在共产党管制放松的情况下发生的,而政府极力主导的任何重大措施,没有一件不带来严重的后遗症,一句话概括这三十年的成就,就是“官退民进”,用共产党教科书语言说,就是“人民创造了历史”。
大张旗鼓地宣传和主导纪念活动,无非是中共政府想继续保留其日益消失的统治合法性,此时我们普通人也跟着政府大唱什么“改革开放三十年”的光辉意义,往往是在为中共的统治合法性背书,这和民间自发地整理史料、重温史实、保存历史有本质的不同。
应该注意的是,官方所宣扬和书写的这段历史中,不但一些重大的史实被掩盖和删改,而在许多重要的细节上也经过精心的改写和包装,以符合他们刻意构造的整个宣传话语模式,目的也无非是拼命垄断最后的权力。至于已经被中共加以神话的“十一届三中全会”的部分细节,同样已经被中共史家按照党的意思加以粉饰篡改过了,亲历者之一的鲍彤已多次撰文加以澄清和辨析过,其细节本身不见得有多重要,但对于民间书写历史以抵制官家对历史话语的垄断这件长久事业,还是很有意义的。
(下文转自RFA)
三中全会的真相和生命力
——也谈改革30年<之二>
鲍彤
2008-12-23
三中全会没有讨论过改革。议程上没有改革,公报中没有改革,没有提出过改革的要求,没有探讨过改革的纲领。是的,安徽的万里在 “包产到户”,四川的赵紫阳在进行“扩大农民自主权改革”和“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”的“试点”。
(文章只代表个人的立场和观点)
1962年初,准备召开七千人大会期间,针对吹牛皮的“浮夸风”,邓小平说了句俏皮话:本来就美貌十分,又何必涂脂抹粉!很精彩。同样,对生气勃勃的十一届三中全会,也不必为了进一步拔高,去锦上添花,“改造”历史。
三中全会没有讨论过改革。议程上没有改革,公报中没有改革,没有提出过改革的要求,没有探讨过改革的纲领。是的,安徽的万里在 “包产到户”,四川的赵紫阳在进行“扩大农民自主权改革”和“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”的“试点”。但当时,他们都是地方工作人员。在中央领导人中间,“改革”尚未进入 “常用词汇”。改革不是三中全会的主题,这是事实,无法改变,不必隐瞒。
历史有时有些巧合。1969年,共产党准备开“九大”,林彪认为,继续革命应该结束,全党重点应该转为发展生产力。“如果”毛泽东采纳,林彪 “也许”就会变成后来的邓小平。但是,和“如果”完全相反,事实上,是毛泽东大怒,从此毛林分手。现在到了1978年,开三中全会,邓小平也认为,继续革命应该结束,全党重点应该转为现代化建设。华国锋显然和毛泽东有所不同,欣然采纳了邓小平的意见。
华国锋和邓小平共同预先决定,三中全会不要向后看,不要纠缠“历史遗留问题”(不要陷入冤假错案),而要 “团结一致向前看”。看什么?看现代化建设。不过,陈云、胡耀邦发难后,中央委员们群起哗然,群起打破了华、邓事先设定的框框,大家群起回头向后看,七嘴八舌议论。议论什么?议论文化大革命,议论庐山会议,议论冤假错案,议论毛泽东。
这对华主席和邓副主席来说,叫做失控,有点难堪,相当被动,但对在座的中央委员来说,却是前所未有的大解放。自从毛泽东成为“核心”以来,特别是他惩办了彭德怀,逼死了刘少奇、林彪以来,这是中央委员们第一次大解放。 终于打破了华国锋、邓小平的控制,终于可以议论毛泽东的是非了,可以于心无愧为民请命了!这才是三中全会的创造性和生命力之所在!这才是它和那些死气沉沉的八股会议互相区别的特色之所在,终于逼得邓小平非随机应变从善如流不可。邓小平终于丢开了自己授意胡乔木起草的老稿子,另请胡耀邦、于光远起草“解放思想”和“发扬民主”的新稿子,站住了脚跟。三中全会的七嘴八舌和邓小平的从善如流,凡是共产党内有出息的后代,都应该学习,应该继承。可惜有些人,只会人云亦云唱不属于三中全会的赞歌,唯独对三中全会真正的生命,噤若寒蝉,不敢面对,不敢继承。
可以设想一下,如果真的按照华主席和邓副主席的框框,四平八稳开下去,如果没有陈云等毅然发难,如果对毛泽东的错误继续捂盖子,不准中央委员们七嘴八舌,如果这样,严格按照邓小平的主题, “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”,又能出现什么样的结局?可想而知,无非毛泽东和邓小平那套“大干快上”而已。
幸亏三中全会是一次有生命力的会议。连锁反应开始了。中央七嘴八舌,地方和基层也七嘴八舌,党内七嘴八舌,社会上也七嘴八舌。在七嘴八舌的过程中,从天安门事件和文化大革命之类的政治性话题,扩展到人民公社、指令计划、大锅饭、铁饭碗之类的经济性话题,相继失去了神圣的光环,变成老百姓可以评头论足的对象。整个改革潮流,就是在七嘴八舌中形成的。
无权评论毛泽东的老百姓,被捂住嘴巴失去说话权的老百姓,解决不了自己的生存权。七嘴八舌能够转化成为生产力。在万马齐喑的历史条件下,七嘴八舌能够转化为“第一生产力”。这是真理。这是被三中全会证明了的真理。唱赞美诗的人愿意不愿意讨伐三中全会?
三中全会不是源头,它是粉碎四人帮的产物。否则,主导三中全会的,很有可能就是四人帮。但粉碎四人帮也不是源头,它又是1976年天***安***门广场四五运动的产物。聪明的中国老百姓,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方式,用对去世者周恩来的怀念,来表达对当权者毛泽东的不满。正是这种民意,开启了非毛化的进程,指示着中国前进的非毛化方向。所以,探索改革的根源,不一定非登堂入室不可。直接走向天***安***门广场吧,那里凝聚着非毛化的民意,即使是鸦雀无声的民意。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