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September 01, 2016

我对于《水经注》以及戴赵公案的了解

(转自twitter) 《水经》本是不出众的古书,因郦道元的《注》生色,但仍非多么了不起。此书至宋初尚完整,之后残损不全,四十卷仅余十二,且经注汗漫不清(此点与《洛阳伽蓝记》似),有些残断文字夹到不知什么书里。明代此书有人开始关注,到清代因考证整理古藉成为学术主流,此书忽然成为重要的书。 我关注水经注一重要原因是胡适为戴东原辨污的学术公案,一直不知结果,胡氏终其一生并未完成。事情是这样的:清朝多人校水经注,赵一清在全祖望整理的基础上也整理出一版,这一版在当时最优,但赵书一直没有出版。戴震本身也整理过水经注,戴震被朝廷选作四库全书总修官后,也整理出一版水经注,与他之前自己版本不大同,却与赵一清本很相似,但书中并未提赵名,所以从清朝以至民国很多学者都以此攻击戴,说他是个无耻文人非常下作不堪……,除了内容极似,是否确证戴抄袭? 戴震是一个非常聪明全才的学人,章炳麟称他为清朝第一,胡适称戴引领清朝哲学中兴。古代版权观念不十分严格,且文人之间互相启发借用甚至直接挪用亦所常见,为什么单戴震那么被大多文人恨且攻讦呢?除了戴才高名重,我推测最重要是因为戴否定程朱理学,戴因反对朱夫子被多数知识分子所厌恶憎恨,如被发现行为不端更不待说。当时主要论点是赵一清曾给戴看过手稿,但戴从未承认。此公案从清朝一直到民国都是谴责戴,且众口一词,连有些伟大学人如王国维甚至连戴赵文本没研究过也人云亦云,胡适因此非常不忿。 胡适佩服戴的才学兼且同乡,从二战之后回归学界至逝世都在作水经注研究,他想证明在整理古藉上,凭借着好底本正确方法敏锐判断,不同人在不互相看成果情况下可以达到同样结论,但他终其一生并未完成此辨污工程,反而更多人认为戴参考过赵稿本的可能性极大。但戴是否一定抄袭却也未必,赵确可能没给戴看过稿本,事情真相或许只有当事人知道,但陈桥驿先生分析很有道理:赵著一直未付刊,当时修四库全书,朝廷要求各地搜书献书,浙江官员将赵一清稿本征收并上交可能性很大,戴作为总修官利用这些材料也合情合理。至于细节上征收的稿本有无署赵名,戴代表朝廷修书是否应将未刊稿作者标出,虽或可议但既无证据又失之琐碎。重要的是戴主修的水经注是历代最好的版本。 由此可见学术研究和判断不可以个人观感为先,但这一点谈何容易,连王国维孟心史也做不到。最可笑的是,杨守敬和学生熊会贞本在水经注校证很有创获,但因为认定戴震抄袭,偏不用最好的戴修殿本作底本,不但费事且可能出错。 反观胡适虽然辨污未成,但以其才华和功夫,不但古本收集大大丰富,且在校证思路和创见为后世水经注研究做诸多贡献和指引,正所谓“功不唐捐”,胡适再次为自己所鼓吹现身说法。 观之当世《水经注》研究,无论从执着的信念、花费的漫长时间和巨大精力、从继承前人成果的全面和精细,还是所取得的成果和影响,都无出浙大教授陈桥驿之右,此人可谓一生只为一本书。